草莓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果实色泽艳丽,风味浓厚,营养丰富,富含维生素C,被公认为“果中皇后”,深受消费者的青睐。近年来,草莓产业发展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,草莓观光采摘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和文化。但在草莓栽培过程中,有多种真菌病害发生,如灰霉病、白粉病、炭疽病等,其中,灰霉病是**范围内*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,也是草莓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病害。随着草莓生产的发展,灰霉病对草莓的危害日益严重,棚室栽培发生*重,一般减产20%~30%,重者在50%以上,甚至绝收。
1 发病症状
草莓灰霉病几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的所有器官,包括果实、花器(包括花瓣、雄蕊、花萼)、果柄、叶片、叶柄等,其中以果实受害*重。草莓灰霉病不同部位的症状不尽相同,但在高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,是灰霉病*典型的识别和诊断特征。
1.1 花器官
幼嫩的花器*先或*易感病,发病初期花萼上出现粉红色小点,花萼处病斑逐步扩大,颜色也逐步加深,与花萼连接处的花梗变红。发病中期花瓣和萼片褐枯,并从花瓣逐步感染到果实。湿度低时,不产生霉层。一旦湿度适宜,果实便会迅速表现出症状,造成果实发育停滞,形成僵果,果枝变红。
1.2 果实
果实在转色期容易受害,多发生在青果上,初期果面上呈现浅褐色水渍状斑点,进而形成褐色病斑,近圆形或不规则形。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,形成干腐果,导致果实脱落。高湿条件下果肉软化腐烂快,果面布满灰褐色霉层,通过风雨传播迅速扩大蔓延。
1.3 叶片
飘落在叶片上的残花是造成叶片感染灰霉病的主要因素,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小斑点,后向外扩展成圆形、半圆形、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多种形状的灰褐色大病斑,有时病部微具轮纹,*后蔓延到整片叶,导致叶片腐烂、干枯,病斑部位后期形成灰褐色霉状物。干燥时呈褐色干腐状,湿润时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。
1.4 叶柄
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柄处引起叶柄发病,初期叶柄颜色变浅,形成水渍状小斑,扩展后呈长椭圆形,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表面着生大量灰褐色霉层。叶柄基部受害,导致植株倒伏。
手机:13633837369
电话:400-700-4376
联系人:辛经理